留置尿管持續漏尿怎么辦?
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復雜,且處理棘手,臨床上要及時且全面評估患者膀胱功能,可借助尿流動力檢查,找出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定義
留置尿管后,安靜狀態、膀胱充盈情況下未夾尿管或夾住尿管后,尿液自然沿尿道口滲出,出現“尿褲”或“尿床”現象即可判斷為漏尿。
導尿管漏尿與導尿管阻塞、導尿管或引流管折疊扭曲、導尿管型號過大、氣囊注入液體量過多、夾管時間過長、膀胱過度活躍、尿路感染、便秘及其他原因有關。 其中導尿管引流不暢和膀胱痙攣是引起導尿管漏尿的兩大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及對策
1
導尿管阻塞、引流不暢
1.1 原因分析
由于患者體位不當或引流袋放置不當致使尿管扭曲、受壓、折疊,以及急性細菌性感染、尿液混濁、雜質沉淀或血凝塊堵塞,以及長期留置導尿管未定期更換、沖洗、攝入液體量過少引起的鈣鹽沉積而導致尿管堵塞引流不暢而引起漏尿 [4]。進行膀胱功能訓練的病人夾閉尿管,特別是在應用利尿劑或大量輸液時,未及時評估病人膀胱內尿量,沒有及時開放尿管。當膀胱內儲尿到一定壓力時,尿液沿導尿管流出形成漏尿。
1.2 護理對策
留置尿管患者經常檢查導尿管有無受壓及扭曲, 引流袋位置必須位于膀胱下50cm。如無病情限制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飲水量>2500ml,以生理性方法沖洗膀胱。長期留置尿管患者,一旦發現有沉淀物及時膀胱沖洗或更換尿管。必要時碳酸氫鈉100~200ml沖洗膀胱預防鈣鹽沉積,或口服碳酸氫鈉片堿化尿液減少黏液分泌,保持尿管引流通暢肪止尿垢的形成。
2
膀胱痙攣
2.1 原因分析
主要是指因膀胱過度活躍而引起的漏尿。膀胱過度活動癥是因非神經源性因素引起的逼尿肌不穩定性收縮以及神經源性因素引起的逼尿肌反射亢進而導致的一組尿頻、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癥候群。漏尿時伴尿急感,尿流速度快,呈直線。逼尿肌纖維化而致膀胱順應性減低、逼尿肌受損、逼尿肌不穩定、逼尿肌退化是引起不穩定性膀胱的最常見原因。腦血管意外、脊髓疾患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是引起逼尿肌反射亢進的主要原因 。
膀胱三角區及膀胱頸部黏膜對刺激敏感,任何異物及炎癥刺激均可引起尿急、尿痛和會陰部不適。留置導尿管期間,導尿管前端及氣囊均可對該部位產生機械性刺激,引起膀胱痙攣。發生膀胱痙攣時,尿液不能經導尿管引流口排出,只能經導尿管壁和尿道黏膜之間排出,發生漏尿。此類病人,膀胱內壓力增高,甚至可出現上尿路反流現象,臨床上應注意排除。
2.2 護理對策
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受膽堿能受體控制,酒石酸托特羅定是一類競爭性M膽堿受體阻滯劑,能有效抑制膀胱的不自主節律性收縮。但應用抗膽堿藥物時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如口干、惡心、嘔吐等。
導尿管型號越小,管徑越細,對尿道黏膜和膀胱頸的刺激也越小 。在不使導尿管脫出又有最佳導尿效果的前提下,可減少氣囊內液體或氣體或使用氣囊容積較小的導尿管,避免氣囊與膀胱壁直接接觸,導致膀胱肌肉過度收縮。
有大量研究表明,臨床上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伴難治性尿路感染與生物膜的形成有關 。更換新的導尿管可去除已形成的生物膜,同時,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可減少尿路感染對膀胱的刺激,控制漏尿。同時,在進行膀胱沖洗時調節沖洗液溫度,使之接近體溫,尤其是寒冷的冬季,以減少對膀胱的冷刺激,有效預防膀胱痙攣的發生 。